书院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书院动态 > 正文

萤火照乡暖东川,青春担当助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作者: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履行青年社会责任,西京学院行健书院“萤火照乡·助老助学”实践团于2025年7月8日-7月14日,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贞元镇东川村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在指导教师张斌的带领下,精准聚焦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需求,精心策划并开展了物资帮扶、文化授课、安全宣讲等一系列丰富多元的行动,以青春之力为乡村发展注入温暖与希望。

实践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教育支持与安全防护是民生重点。当前部分农村存在孤寡老人照料不足、留守儿童教育资源匮乏及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急需关注与帮扶。

本次活动以“助力乡村振兴,关爱弱势群体”为核心,聚焦农村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需求,通过物资帮扶、教育支持、安全宣讲等形式开展。旨在响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号召,组织青年深入农村参与建设,填补农村在贫困帮扶、基础教育、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服务缺口,同时引导青年扎根基层,增强社会责任感,推动建立高校与地方常态化联动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实现服务乡村与育人成长的双向赋能。

初至东川,夯实实践根基

7月8日,实践团抵达东川村后,第一时间与镇政府和村委会进行深入沟通对接。在交流中,详细了解东川村的基本情况、发展规划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后续活动的流程与分工。同时,团队成员通过前期调研,精准掌握了孤寡老人的生活困境以及留守儿童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大家有条不紊地完成了物资清点、场地协调等准备工作,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走访调研,倾听民声民意

7月9日,实践团全面开展走访村民调研活动。成员们深入村中家家户户,与村民们进行亲切而深入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成员们详细询问村民的生活状况、经济来源、子女教育等多方面情况。村民们也积极主动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期望以及面临的困难。实践团成员认真倾听,仔细记录每一条信息,为后续开展针对性的帮扶活动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

情暖夕阳,守护最美“银发”

7月10日,“情暖夕阳”助老行动温情启动。实践团根据村中孤寡老人的实际需求,精心准备并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对于患病老人,团队特别配备了常用药品收纳盒,有效解决了老人基本生活难题。

更令人动容的是心灵陪伴环节:学子们围坐在老人身边,耐心倾听他们讲述岁月故事与家乡变迁,用真诚的耐心与温暖的鼓励驱散老人内心的孤独。此外,团队还为每位老人建立了专属档案,详细记录老人的家庭情况、健康状况及需求信息,为村委会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提供了精准依据,让这份关爱真正做到不止于当下。

智启童心,点亮成长之路

7月11日,助学活动精彩上演,为留守儿童打造了一系列多元且富有意义的课堂:

英语小课堂:实践团成员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通过方位介词、果蔬词汇教学与互动游戏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英语的魅力。无论孩子英语基础如何,都能在课堂上收获满满,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甲骨文探秘:在这一课堂中,成员们引导孩子们用橡皮泥塑造甲骨文字,带领他们穿越时空,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动手实践,孩子们不仅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更激发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化学小实验:实践团成员巧妙地设计了高锰酸钾与维生素C的化学反应实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直观有趣的现象。这一实验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探索科学的种子,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才艺表演与畅想未来:孩子们纷纷走上舞台,展示自己的才艺,舞蹈、古诗吟诵等节目轮番上演,现场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朝气。在“畅想未来”环节,孩子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梦想,军人、医生等梦想格外动人,充分展现出乡村少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守护安全,筑牢成长防线

7月12日,实践团将重点聚焦于安全守护,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宣讲活动:

防溺水教育:团队成员结合生动的动画视频与实际操作演示,详细讲解游泳规范、自救方法以及心肺复苏技能。通过这种直观且实用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应急处理能力,为他们的生命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

禁毒知识普及:实践团成员通过展示图片、案例分析等方式,揭露传统与新型毒品的伪装,教授孩子们拒绝毒品诱惑和及时报警的方法。旨在引导孩子们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提高他们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问答套圈游戏:在安全宣讲活动结束后,实践团精心组织了套圈游戏。孩子们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欢快。大家在游戏中不仅收获了快乐,还进一步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氛围。



总结实践,整装待发

7月14日,实践活动进入尾声。实践团成员们齐聚一堂,开始全面总结实践报告。大家回顾这几天的实践经历,分享各自的感悟与收获。通过此次实践,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乡村的发展现状,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更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完成实践报告总结后,实践团成员们开始有条不紊地准备返程。大家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东川村的深深牵挂,踏上归途,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机会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实践心得

自动化2401班赵嘉栋: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队长,东川村七日之行将是我大学生涯最深刻的一课。从对接政府村委的紧张,到落实助老助学计划的投入,深夜核物资、清晨备课堂,每个细节都藏着团队汗水。当看到老人接物资时颤抖的手,听到孩子稚嫩的“谢谢”,望着他们防溺水演练时认真的模样,我终于懂了“萤火”的分量——微光虽小,能照亮困境中的期盼。这段经历让我明白,青年担当从不是口号,是为老人整理药盒的耐心,是蹲听孩子讲梦想的真诚。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感动,号召更多同龄人走进乡村,让微光聚成星河。

电子信息工程2401班吴萌: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剪辑宣传人员,东川村的七天让我用镜头收藏了无数温暖瞬间。走访时村民的笑脸、老人接过物资时的感动、孩子们课堂上的雀跃,都被我一一定格。剪辑视频时,反复回看这些画面:孩子们举着橡皮泥甲骨文的认真模样,老人讲述往事时眼角的光,安全演练中专注的神情……每一帧都让我动容。原来镜头不只是记录,更是传递温暖的纽带。这段经历让我明白,用画面讲好乡村故事,就是我们青年的另一种担当。

英语2403班鲍梦菲: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课堂老师,东川村的七天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课前反复打磨课件,到课堂上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每一刻都充满意义。英语课上他们举着小手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甲骨文课堂里用橡皮泥创造文字时的兴奋,安全宣讲后认真复述防护知识的模样,都让我心头一暖。原来课堂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用真诚交换信任、用热爱点燃向往。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教育的温暖,藏在每一次互动的细节里。

自动化2401班杨子一:东川村的助学时光满是温暖。走访邀约时,孩子们全无胆怯,大胆又善表达。那个无专业训练却敢展才艺的小女孩,还有课堂上畅聊理想的他们,纯真热烈。我只想让他们知道,有人惦记着他们的梦想。

此次实践,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学子以“萤火”微光汇聚成强大的温暖力量,不仅为东川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扶,更充分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乡村需求,不断探索创新帮扶模式,让这份关爱与责任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延续,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